Skip to content
Go back 2505.01855 arXiv logo

Intra-Layer Recurrence in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Modeling

Published:  at  12:12 AM
69.79 🤔

本文提出Intra-Layer Recurrence (ILR)方法,通过在Transformer单次前向传播中选择性循环特定层(尤其是早期层),在不增加参数量的情况下改善语言建模困惑度,但计算成本增加和大规模模型验证不足限制了其实用性。

Transformer, Language Modeling, Representation Learning, Efficiency, Recurrent Structures

Anthony Nguyen, Wenjun Lin

Algoma University

Generated by grok-3

Background Problem

Transformer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(NLP)任务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但其不断增加的层数和参数量带来了显著的计算和内存负担。如何在不增加参数量的前提下提升模型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。已有方法通过在Transformer中引入循环机制(如Universal Transformers或深度循环Transformer)来增加有效深度,但这些方法通常对整个模型或一组层无差别地应用循环,缺乏细粒度控制,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——Intra-Layer Recurrence (ILR),旨在通过在单个前向传播中选择性地对特定层进行多次迭代,探索哪些层从循环中获益最多,从而以更精细的方式提升语言建模性能,同时避免参数量的增加。

Method

本文提出的核心方法是Intra-Layer Recurrence (ILR),即在Transformer模型的单个前向传播中,根据一个预定义的循环映射(reuse map)R=[r1, …, rL],对每一层进行指定次数的迭代。具体步骤如下:

Experiment

实验基于LLaMA架构,分为小规模(1.2M参数,4层)和大规模(100M参数,8层)两个模型规模,数据集为Fineweb-Edu子集。实验设置包括:

结果显示:

实验设计的合理性:测试多种循环映射和位置编码是全面的,但大规模模型的训练数据量不足(作者承认受计算资源限制),可能未充分发挥ILR潜力;此外,循环映射的选择未通过系统优化,而是基于小模型结果直接推广,存在一定随意性。结果基本符合预期(早期层循环更有效),但提升幅度有限,且计算成本增加明显,实用性需进一步验证。

Further Thoughts

ILR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,即Transformer中不同层对计算资源的敏感性不同,尤其是早期层在表示学习中的关键作用。这让我联想到其他研究领域,如参数高效微调(Parameter-Efficient Fine-Tuning)中的LoRA方法,是否可以结合ILR,通过在早期层引入少量可训练参数来进一步减少计算开销,同时保持循环带来的性能提升?此外,ILR的循环次数目前是静态定义的,是否可以引入自适应机制,根据输入序列的复杂性(例如通过困惑度或注意力分布的熵值)动态调整循环次数?这可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具实用性,尤其是在资源受限的边缘设备上。

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是ILR在其他任务上的适用性。本文仅关注语言建模(困惑度),但在分类、翻译或多模态任务中,不同层的功能可能有更大差异,循环策略是否仍以早期层为主?或者是否需要任务特定的循环映射?此外,与深度循环Transformer等方法相比,ILR的细粒度控制是否会在超大规模模型(如GPT系列)中带来显著优势,还是会被计算成本的增加所抵消?这些问题值得后续研究探索,可能需要结合自动化搜索(如NAS)来优化循环映射,而不仅仅依赖手动试验。



Previous Post
Breaking the Modality Barrier: Universal Embedding Learning with Multimodal LLMs
Next Post
Nemotron-Research-Tool-N1: Exploring Tool-Using Language Models with Reinforced Reasoning